建設與運行并重 29個科學設施平臺正在建設
懷柔科學城初步形成科技創新生態
“今年是懷柔科學城從以建設為主,轉向建設與運行并重的階段。”近日,懷柔科學城管委會副主任伍建民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時介紹,今年對懷柔科學城來講是一個重要且具有標志性的年份。目前,懷柔科學城29個科學設施平臺正在加緊建設中,以科研院所、高校、科創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生態初步形成。
多個研究平臺已出研究成果
伍建民介紹,“十二五”時期,懷柔科學城已有10余個研發實驗平臺投入運行。“十三五”時期,懷柔科學城在建29個科學設施平臺,其中,7個科學設施平臺正在進行設備安裝調試,為試運行作準備,17個科學設施平臺已經完成主體封頂,5個平臺正在加緊施工。“科學設施平臺在安裝調試的過程中,也可以產生一些科研成果。”伍建民說,在整個懷柔科學城的建設過程當中,懷柔科學城管委會與中科院相關院所、北大清華等科研院所和高校加強對接和溝通,希望推動科學城一邊建設,一邊運行,一邊科研,一邊產出成果。
北青報記者日前來到懷柔科學城第一個開工建設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所在地。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懷柔研究部主任呂力介紹,目前該設備正在安裝和調試,科研人員也在緊張地工作,“我們安裝調試的同時,也進行一些相關的科研工作。”
伍建民還介紹到,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的先進光源技術研發與測試平臺,為高能同步輻射光源提供關鍵部件、成套系統和技術支持,該平臺已在超導加速腔技術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中科院物理所的清潔能源材料測試診斷與研發平臺,也在相關的電池材料研究方面有新的突破。
加快高端儀器和傳感器產業布局
“科學城的平臺中有大量的科學儀器設備,為發展高端儀器和傳感器產業提供了廣闊應用場景和創新迭代平臺。”伍建民提到,將大力培育高端科學儀器和傳感器產業。北青報記者了解到,懷柔區正緊抓懷柔科學城建設重要契機,努力將科學設施建設過程轉化為儀器和傳感器裝備創新研發的過程。
懷柔區經信局副局長秦紅霞介紹,懷柔區重點布局懷柔科學城產業轉化示范區,占地面積約1平方公里、總建筑規模為114萬平方米。以原福田一工廠廠區為中心,整合周邊區域資源,通過舊廠房升級改造、局部加建等城市有機更新方法,建設科研辦公、中試生產、服務配套等產業空間。同時,將老城區空間資源、懷柔科學城的產業輻射、周邊的生態景觀和旅游休閑資源有機融合,形成城市更新的新典范,輻射帶動老城復興。
“懷柔區和有研科技集團共建有色金屬新材料科創園,是懷柔區發展高端儀器和傳感器產業的重要承載空間。”秦紅霞介紹,去年5月,懷柔區與有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共建的有色金屬新材料科創園正式揭牌,面向科學儀器、傳感器、新材料行業,支持和孵化從事設計、研究、開發、生產、檢測的科技型企業,同時為大科學裝置和科技研發平臺提供關鍵部件、成套系統和技術支持。懷柔儀器和傳感器公司、卓立漢光、中科艾科米等18家企業已入駐、簽約,42家企業達成合作意向。
除了有色金屬新材料科創園,懷柔區正在建設海創硬科技產業園、機械研究總院懷柔科技創新基地、創業黑馬科創加速基地等科技園區,為產業提供發展空間。懷柔區將在人才引進、資金補貼、產業空間、金融服務、應用場景等多方面,為入駐團隊和企業提供全方位保障和高質量服務。
今年懷柔區還制定了《高端儀器和傳感器產業百日攻堅專項行動方案》,確定規劃建設、創新孵化、產業發展3方面60項重點任務,從3月11日至6月30日開展百日攻堅專項行動,以突破應用基礎研究為核心目標,加快推進產業和空間布局規劃,加速物理空間建設,促進企業、團隊、中試平臺等創新生態體系核心要素集聚,形成高端儀器和傳感器產業發展聚集態勢。
北區將成高等研究機構集聚區
位于懷柔科學城北區的金隅集團興發公司地塊更新改造項目,被稱為懷柔科學城“皇冠上的明珠”,未來這里將打造成高等研究機構集聚區。金隅集團興發公司地塊也將由原來的傳統水泥廠變身“科研高地”。金隅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建成后的高等研究機構集聚區,將分為五個功能區,即: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高等研究院、專家工作室、孵化器辦公區、綜合管理服務區,可容納5000人科研和辦公,將打造成具有獨特風格的多功能科學園區。“未來這里將保留水泥廠的建筑肌理,保留工業痕跡。原水泥廠的礦山區域還將打造成礦山公園。”該負責人介紹。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2020年6月揭牌成立,國際著名數學家、清華大學數學科學研究中心主任丘成桐領銜,主要圍繞數學物理、理論物理、材料科學、人工智能、大數據、圖像科學、大尺度建模與計算、統計方法、數據科學、金融科技等重大應用領域和研究方向,建設一流新型研發機構和集聚一流科研團隊。目前已集聚42位科學家開展科研工作。
除了正在金隅集團興發公司地塊建設的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懷柔科學城內另一家新型研發機構——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由北京市和中科院聯合組建,2020年9月整建制遷入懷柔科學城,主要從事納米能源和納米自驅動系統研究,創立壓電電子學和壓電光電子學兩個學科,擁有摩擦納米發電機、自驅動傳感系統、海洋藍色能源、新型高壓電源等四項核心技術,產生和轉化了摩擦電空氣凈化器、摩擦電防塵口罩、摩擦電汽車、尾氣凈化系統、自驅動智能鞋等一批科研成果。
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正在原始創新、基礎研究、成果轉化等方面集聚高端創新要素。以科研院所、高校、科創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生態已初步形成。伍建民表示,到2025年,懷柔科學城“科學+城”的城市框架將基本形成。屆時,在懷柔科學城工作和生活的科研人員將超過1.5萬人。
文/本報記者 武文娟
相關新聞
北京電影學院懷柔校區9月迎新生
本報訊(記者 武文娟)“膠片”造型的連廊、黑紅配色的樓體、具有通頂落地玻璃的網紅圖書館、先進的新劇場……北京電影學院懷柔校區一期工程目前已進入最后收尾階段,正在準備竣工驗收。預計9月中旬將在懷柔校區舉辦開學典禮,屆時將迎來第一批學生。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北京電影學院懷柔校區總占地面積約667畝,規劃總建筑面積40萬平方米。校區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建筑面積約為18萬平方米,建設內容為教學樓、圖書館、劇場、影院、攝影棚和學生及教工公寓等;二期工程建筑面積約為22萬平方米,建設內容主要為教學樓、體育場、體育館、學生公寓、國際影視交流中心等。
懷柔區文促中心副主任溫來生介紹,一期工程于2016年年底奠基,正在準備竣工驗收;二期工程今年將正式開工,預計2023年全部完工,屆時北京電影學院將整建制搬入懷柔校區。
據悉,學校計劃于2021年5月底前對一期搬遷院系采購基礎設施、教學設備等全部配套完成安裝調試工作。第一批共有包括人文學院、管理學院、動漫學院等9個院系搬遷入駐,搬遷學生總數約1200人,教職工約200人,共14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