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梁衛軍 通訊員 陳子龍) 當前,正值青貯玉米搶收“黃金期”。面對持續干旱的不利影響,延安市黃龍縣三岔鎮主動作為,在全力搶收青貯玉米保障轄區養殖飼料供應的同時,指導農戶改種耐旱大田蔬菜,以精準舉措開展抗旱自救,最大程度降低旱情對農業生產的沖擊。
走進三岔鎮水果玉米種植基地,大型收割機轟鳴穿梭,將玉米秸稈快速粉碎、收集裝車,田間地頭一派搶收忙碌景象,豐收氣息撲面而來。“今天我們到三岔鎮寧家河村,對已收獲的水果玉米進行青貯收割,幫當地群眾拓寬銷路。后續只要群眾有意愿,我們就會來收割,保障大家收入。”黃龍縣沐潤源合作社負責人任海平說。
三岔鎮村民趙栓柱今年種了水果玉米,起初因天旱擔心收成。而青貯不僅為他增加了收入,還不耽誤后續種蔬菜。在農技人員指導下,村民們分工協作,翻耕、起壟、鋪膜、栽種、覆土一氣呵成,一株株蔬菜苗被穩穩移栽進田間,播下新希望。“水果玉米賣了以后,玉米秸稈也青貯當飼料了。在政府指導下,我又種了甘藍和白菜,今年一畝地的收入有望更高。”趙栓柱笑著說。
據了解,三岔鎮此次計劃種植大田蔬菜100余畝,按長勢預估,畝均收入能達3000元以上。這一舉措既能有效彌補旱情帶來的農業損失,還能保障秋冬季節本地蔬菜市場供應,為農戶拓寬增收渠道。
從搶收青貯保飼料供應,到改種大田蔬菜促農戶增收,三岔鎮以因地制宜的精準舉措、主動擔當的務實作風,在抗旱自救中探索出“保供應、穩增收”的有效路徑,為打贏當地抗旱攻堅戰注入強勁動力。
“今年我們種植水果玉米,探索出‘水果玉米+青貯+蔬菜種植’新模式,推動農業從原來的一年一熟單一收入,向多種經營方式轉變,千方百計保障群眾增收。”黃龍縣三岔鎮農業農村服務站站長李強表示,后續將持續在模式優化上下功夫,通過技術培訓、技術幫扶及專業指導,提升群眾應對自然天氣、相關風險的能力,最大程度提升群眾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