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77歲了,與土地和莊稼打交道幾十年了,不能眼睜睜地看著花生枯死,多澆一遍水就多增加一分收獲的希望。”8月27日下午,河南正陽縣新阮店鄉段老莊村的一位村民表示,她家的花生地已經澆過4遍水了,雖然花生長勢還不錯,但絲毫不敢掉以輕心,希望花生能多結果、品質不受干旱的影響,更希望能夠賣個好價錢。
這位老農民的期盼道出了河南千萬家花生種植戶的心聲,而花生期貨工具的運用正是讓農民辛勤汗水轉化為穩定收益的關鍵所在。
在今年河南花生遭遇干旱天氣、單產下滑、價格波動劇烈的背景下,期貨市場的風險管理功能顯得尤為重要。8月下旬,在河南進行新季花生生長形勢調研中了解到,河南春花生通貨米價格從8月中旬的5.3元/斤跌至9月初的4.3元/斤,每斤跌幅達1元,這樣的價格波動讓很多農民感到措手不及。
“花生期貨通過價格發現和套期保值功能,能夠幫助農民提前鎖定銷售價格,有效規避價格下跌風險。”河南正陽縣昆侖糧油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昆侖表示,針對廣大種植花生的農民無法化解的價格波動風險,鄭州商品交易所推出了花生“保險+期貨”項目,部分大中型投資公司和花生產業企業等則推出了“公司+農戶+訂單+期貨”等管控市場風險、幫助農民穩收增收的金融服務模式,取得了較好的社會綜合效果。
據了解,近年來,在河南多個花生主產區落地了諸多“保險+期貨”項目,一些項目是縣域全覆蓋的,為廣大花生種植戶提供了價格保障,很多參保農戶獲得了價格補貼,切實緩解了市場價格波動對種植戶的沖擊。值得關注的是,“保產量”“保價格” 相結合的收入險試點項目也在深入開展,由于可以精準對沖價格波動風險,讓種植花生的農民真切感受到了金融工具的保障作用,較好地解決了農民直接參與期貨市場的知識壁壘和操作難題。
鶴壁市豐盛物產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紀洪濤表示,對花生規模種植主體而言,直接利用期貨工具進行套期保值的效果更為顯著。今年該公司在浚縣種植2萬多畝高油酸花生,通過滴灌技術應對干旱的同時,還可以利用期貨市場提前鎖定銷售價格。若在花生期貨市場賣出相應合約,收獲時即便現貨價格下跌,期貨市場盈利也能彌補損失,保障經營穩定。另外,大中型花生篩選廠、貿易商與倉儲企業則可以通過期貨工具管理原料采購風險,將風險控制融入經營,更可以合理價格收購農民花生。
“目前,期貨公司等金融服務機構十分重視向廣大農民、農業種植合作社及產業企業傳授期貨知識、培訓應用期貨工具技能等工作,通過‘保險+期貨’專項培訓等,有效提升花生種植大戶、產業企業期貨套保意識和風險抵御能力。”中財期貨鄭州營業部總經理方紅江表示。
紀洪濤認為,期貨工具將進一步助力河南花生產業轉型升級。例如:農民通過期貨價格信號調整種植結構和規模;高油酸花生等優良品種種植面積擴大時,產業企業可利用期貨工具鎖定加工利潤,通過收購優質花生,引導農民優化種植結構,提升河南花生整體品質和市場競爭力。
綜合來看,隨著花生期貨市場功能不斷發揮,更多農民將通過期貨工具保障勞動成果,實現“豐產又豐收”。未來,花生期貨將更深入服務產業,讓農民汗水更有價值,為河南花生產業高質量發展和國家糧油安全提供堅實保障。
(來源:期貨日報網 作者:喬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