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保險業正處于從粗放增員轉向專業競爭的深度轉型期。作為關鍵環節的保險中介,面臨前所未有的環境變化與經營壓力。
從銷售端來說,在“報行合一”大背景下,保險公司降本增效,借助AI技術加速拓展直銷渠道,對傳統中介模式形成替代沖擊。同時,人身險預定利率持續下行,保險產品迭代更新,中介機構銷售難度與成本相應提高。從需求端來說,消費者的保險需求已從單一保險產品轉向全生命周期的風險管理,傳統中介如果僅滿足于同質化服務,將難以有效滿足市場需求。
近日,9家新三板掛牌的保險中介機構陸續發布年中業績報告。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保險中介普遍面臨的風險與難題主要包括市場競爭激烈、分支機構管理協調及發展不均衡、代理人傭金下降、留存困難等。
總而言之,保險中介想要匹配市場升級需求,就必須差異化發展、加速向“專業服務者”轉型。
一方面,深耕專業化領域,聚焦細分領域,提供風險評估、理賠協助等深度服務,擺脫同質化競爭。同時,強化內控與人員管理,實現從“通道”向“專業服務伙伴”的角色轉變。比如,昌宏保險提出,升級對業務渠道的維護力度,采取“跟跑”策略,在鞏固穩定既有渠道的同時,積極拓展新渠道,加強對縣區車險市場的網點鋪設和滲透;通過高頻次的培訓,強化員工的展業技能、從業素質和服務意識等。
另一方面,利用大數據、AI提升客戶精準畫像、風險定價及運營效率,降低獲客與服務成本。同時,從單純銷售轉向“產品+服務”的綜合解決方案,并嵌入健康管理、防災減損等增值環節。比如,民太安科技團隊通過“科技賦能、數據驅動”模式,實現從傳統公估向“保險科技+安全應急”的戰略轉型;深挖各類保險理賠案例及風險評估數據,利用先進的數據挖掘技術,打造精準的風險評估與定損模型,賦能更科學高效的風險全生命周期管理;積極在新能源、農業保險、線性工程、安全應急等領域深度滲透科技元素,構筑起風險管理生態體系的重要支柱。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 房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