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岐山鳳鳴,雄渾依舊;禮樂千年,賡續新聲。三千年前,周公于此制禮作樂,奠定華夏根基;三千年后,同一片熱土正通過深度融合發展,讓厚重歷史可觸可感,讓文化資源煥發生機。作為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陜西省寶雞市岐山縣扎根周文化沃土,以融合為筆、以創新為墨,在文旅商體交織發展的時代畫卷上,繪就出一幅傳統與現代共鳴、文化與經濟共榮的生動圖景。今日之岐山,正以蛻變之姿成為周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縣域樣本和融合實踐高地。
深挖文化基因,讓三千年周禮“活”在當下
周文化是岐山最深厚的底蘊,也是最鮮明的優勢,立足這一根本,岐山縣系統推進周文化挖掘、保護與活化傳承。今年以來,周原遺址成功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9件珍貴文物赴海內外巡回展覽,這已不僅是歷史的注腳,更成為文旅融合的地標。真正讓文化“活”起來的,是一系列沉浸式、場景化的現代嘗試:《周代農耕大典》《鬼方之戰》等沉浸式演藝項目的創新推出,讓三千年前的生產、戰爭場景等變得可觸可感,深受游客喜愛。“周原衣語”周禮服飾秀以現代審美重構傳統禮儀之美,榮獲文化創新傳播典范獎。非遺保護傳承同樣綻放新光彩,岐山轉鼓斬獲國際打擊樂大賽金獎,“打醋大集”等民俗活動成為消費新熱點,真正實現“非遺在生活中傳承、在傳承中發展”的生動局面。。文化不再靜默于博物館,而是真正走入街巷、融入生活。今年1-7月,全縣累計接待游客592.29萬人次,同比增長3.89%;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1.16億元,同比增長4.0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40億元,同比增長7.4%。周文化的傳播正持續釋放出其深厚而廣闊的經濟能量,文化的“軟實力”持續轉化為發展的“硬支撐”。
跨界場景再造,“文旅商體”解鎖消費新密碼
以周文化為線索,以融合為路徑,岐山打破產業邊界,推動文旅商體四維互動、資源共享、場景互嵌,全面激活消費新潛力。“賽事+文旅”成為突出亮點,今年以來全縣舉辦籃球聯賽、自行車賽等融合型賽事10余場,直接吸引人流超5萬人次,為沿線景區、商街注入強勁消費動力。“啤酒音樂美食季”有效聯動夜間經濟片區,單季吸引客流超10萬人次,顯著帶動餐飲、住宿、零售增長。空間互嵌與業態創新同樣可圈可點:縣體育館引入文創市集、特色小吃攤點,實現“一場多能”;周文化景區對《鬼方之戰》《趣游三國》等演藝劇目進行全面升級,攜手頂尖團隊提升視聽效果;鳳凰山遺址創新融合低空經濟,上演“鳳舞三秦”飛天秀,成為區域文旅新名片。研學旅游持續升溫,上半年推出精品線路3條,接待團隊160批次、33130人,文化體驗與教育實踐深度融合。企業運營數據印證融合實效:陜西周原京都公司1-6月營業收入1326萬元,增速11.59%;陜旅岐山公司同期營收1201萬元,同比增長15.74%,周文化IP顯示出良好的成長性和市場競爭力。
借勢破圈傳播,從“西岐古城”到“潮流IP”
在品牌塑造與傳播層面,岐山巧借熱點、主動出擊,持續提升城市知名度與文旅影響力。依托影視IP《封神》,岐山迅速推出主題燈會、非遺年貨集等活動,獲央視《朝聞天下》《晚間新聞》等國家級媒體8次報道,成功實現了經典IP與當代潮流的同頻共振。在短視頻與社交平臺,“跟著封神游西岐”系列播放量破億,百萬級達人直播推廣成效顯著,實現現象級傳播。“西岐”不再只是歷史名詞,更成為年輕人眼中的潮流目的地。岐山亦主動出擊,赴重點客源城市舉辦推介與洽談超10次,推動周文化從在地資源走向開放協作的網絡節點。岐山正從歷史深處走向現代潮流,從文化高地進階為融合發展的“活力樣本”。
岐山的故事,是文化自信的表達,也是發展智慧的體現。它用其跨越三千年的文化自信和開拓創新的實踐勇氣,展現出文旅商體深度融合的廣闊前景。這里不僅是中華禮樂文明的源起之地,也是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熱土。鳳鳴岐山,聲聞于天,它在文明傳承中振羽,在時代浪潮中新生,舞出了一片文化與經濟比翼、傳統與未來交織的高質量發展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