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渭南訊(記者 李文斌)9月16日,渭南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渭南市行政審批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增輝介紹今年以來全市行政審批服務工作推進情況,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靳銘夏主持發布會。
發布會現場 記者李文斌攝
張增輝介紹,今年以來,市行政審批局緊扣市委、市政府總體部署,聚焦高質量項目建設、市場主體發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三大核心,精心謀劃施策,一季度市級重點項目市域內手續全辦結,政務服務環境持續優化,各項工作穩步推進。
聚焦項目審批提速 激活投資引擎
市行政審批局持續優化“容缺+承諾制+并聯審批+全程幫辦代辦”模式,全面推行“減材料、減時限、減環節、減跑動、優服務”“四減一優”服務,推動項目審批再提速。一季度404個市級重點項目市域內手續全部辦結;截至8月底,全市在陜西省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申報項目1969個、投資額813.502億元,237個新建項目開工203個(開工率86%),高新區中糧糧谷小麥加工、富閻新型建材產業園(西卡德高)、渭南經開區MTO及烯烴分離裝置挖潛增效改造等43個項目已建成投用。
市縣兩級主要領導靠前指揮,市級要素保障部門聯合分解2025年市級重點項目清單,分層明確責任主體,逐單位摸進展、逐項目定措施;項目前期主動幫辦申報材料,指導縣(市、區)組織部門深入企業送政策、送服務,制作“渭南市2025年市級重點項目手續辦理攻堅圖”精準掌握進度。對復雜項目推行“多部門參與、集中會商、充分銜接、一次辦結”并聯審批機制,專班推進、“一項一策”定制服務,精準解決審批堵點。
聚焦政務服務提質 優化營商環境
市行政審批局以“群眾滿意、企業認可”為目標,踐行“馬上就辦、辦就辦好”理念,推出系列便民利企舉措。優化企業經營環境方面,成立行政審批局、市場監管局、人社局等多部門參與的企業遷移登記集成改革領導小組,打通遷移通道,壓減環節流程,解決企業“多頭跑、耗時長”問題;截至8月底,全市市場主體達388602戶(同比增長14%),其中內資企業92000戶、外資企業254戶、農民專業合作社9233戶、個體工商戶287115戶。
推動服務直達基層,常態化開展政務服務“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進商圈”“四進”活動,聯動13個縣(市、區)組織窗口骨干深入一線,提供政策咨詢、法律援助、業務代辦,變“開門服務”為“上門服務”,累計開展活動149次、服務企業群眾5萬余人次、辦理業務13973件,同時探索“政務服務+公共服務”融合模式,依托鎮村便民場所整合金融、郵政、供銷業務,實現群眾“家門口辦事”。健全幫辦代辦機制,深化綜合窗口改革,推出“政務服務+郵政寄遞”等增值服務;制定25項內控制度,調整69項行政許可權限,縮短時限、降低成本,提升審批精準度。
聚焦集成改革突破 塑造政務品牌
市行政審批局深化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圍繞“一次辦成”推進流程再造,增強企業群眾改革獲得感。“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落地,印發實施方案清單化統籌推進,鞏固2024年21個事項成果,2025年12項重點事項(除新車上牌外)均完成承接發布,累計辦件80451件;完善服務專區,推行“綜窗+專窗”融合模式,做法獲《陜西日報》《渭南日報》及省職轉辦《工作簡報》推廣。
藥械許可實現全程網辦,發布操作指南并開展培訓,“網上告知、申報、審批+證照郵寄”一站式辦結,審批時限由20個工作日壓縮至10個;社會組織登記“碼上辦”,統一指南、流程、表單,制作23個登記二維碼,審批時限由60個工作日壓減至15個,申報時限縮短75%、材料壓減33%、跑動次數減少50%。梳理市級劃轉審批事項,編制185個事項業務指引手冊,同步統一線上線下指南,實現“線上公布、線下受理、科室審核”三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