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科技部部長陰和俊在國新辦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十四五”時期,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升,科技強國根基不斷夯實,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創新創造活力充分釋放。
我國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學等領域涌現一批原創成果,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5年世界第一,國家綜合創新能力排名從2020年第14位升至2024年第10位……“這五年,全面加強戰略規劃、政策措施、重大任務、科研力量、資源平臺、區域創新等方面統籌,央地協同、部門聯動進一步加強,形成全國科技工作‘一盤棋’的基本格局。”陰和俊表示。
總結“十四五”期間科技創新發展成就,陰和俊指出,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升,科技強國根基不斷夯實。科技投入持續加大,2024年全社會研發投入超3.6萬億元,較2020年增長48%,研發投入強度達2.68%,超過歐盟國家平均水平;研發人員總量穩居世界第一。基礎研究水平進一步提升,基礎研究經費達2497億元,較2020年增長超70%。戰略科技力量不斷壯大,國家實驗室體系建設穩步推進,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引領作用不斷增強,“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躍居全球百強榜首。
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加速融合,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規模持續壯大,規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較“十三五”末增長42%,“三新”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18%。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鞏固,高新技術企業超50萬家,較2020年增長83%。重大科技成果持續涌現,“天宮”空間站常態化運營,“嫦娥六號”月背采樣返回,C919大飛機商業運營,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全球第一,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商運投產。
科技體制改革持續深化,創新創造活力充分釋放。科技與財稅、金融、產業、教育、人才等政策更加協同高效。科技金融體制進一步健全,推出科技金融政策“組合拳”,各部門各地方積極行動、加快落實,2021年以來,科創板首發上市376家企業,首發募資超6000億元,2025年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達到8000億元。
未來五年是建設科技強國的關鍵時期,陰和俊表示,“十五五”時期將錨定科技強國建設的戰略目標,堅持“四個面向”,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營造世界一流的創新環境,全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為建成科技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具體來看,我國將圍繞國家戰略亟需超前謀劃布局一批新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加強有組織的基礎研究,持續增加高質量的科技供給。進一步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協同聯動,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構建有利于充分釋放科技創新活力和潛能的創新環境。
(來源:證券時報作者:郭博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