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主席吳清9月22日在國新辦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下一步,將以深化投融資綜合改革為牽引,不斷提升基礎制度、市場功能、監管執法等各方面的適應性、包容性,著力以科創板、創業板“兩創板”改革為抓手,推進發行上市、并購重組等制度改革,更大力度支持創新等。
“十四五”期間,我國資本市場實現了量的穩步增長和質的有效提升。吳清介紹,過去五年來,資本市場“四梁八柱”的法規制度體系建構成型,在新“國九條”的基礎上,證監會會同有關方面出臺了60余項配套規則,基礎制度和監管底層邏輯得到全方位重構。多層次、廣覆蓋的市場體系更加完備。投資和融資相協調的市場功能不斷健全。近年來,新上市企業中九成以上都是科技企業或者科技含量比較高的企業。目前,A股科技板塊市值占比超過1/4,已明顯高于銀行、非銀金融、房地產行業市值合計占比。上市公司通過分紅、回購派發“紅包”合計達到10.6萬億元,比“十三五”增長超過八成,相當于同期股票IPO和再融資金額的2.07倍。協同發力的穩市機制逐步完善。“十四五”期間,A股市場韌性和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上證綜指年化波動率15.9%,較“十三五”下降2.8個百分點。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進一步形成。“十四五”期間,證監會對財務造假、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等案件作出行政處罰2214份,罰沒414億元,較“十三五”分別增長58%和30%。
在資本市場改革開放方面,過去五年來推出了一批牽引性強、含金量高的標志性舉措。據介紹,“十四五”期間,資本市場投資端改革實現重大突破,截至今年8月底,各類中長期資金合計持有A股流通市值約21.4萬億元,較“十三五”末增長32%。融資端改革持續深化,聚焦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接續推出“科創十六條”“科創板八條”“并購六條”等舉措。促進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制度機制不斷完善,“并購六條”發布以來,已披露230單重大資產重組。資本市場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穩步擴大,“十四五”期間,新增核準13家外資控股證券基金期貨機構來華展業興業,外資持有A股市值3.4萬億元,269家企業境外上市。
吳清表示,在新的環境下,如何與時俱進完善市場發展理念和監管方式,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吸引力,更好地服務高質量發展,成為一個重要課題。下一步,證監會將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以深化投融資綜合改革為牽引,不斷提升基礎制度、市場功能、監管執法等各方面的適應性、包容性,促進資源更加高效配置,讓優質企業和各類資金更好迸發活力、實現價值,主要從以下幾方面持續著力:
一是增強多層次市場體系的適配性,以科創板、創業板“兩創板”改革為抓手,推進發行上市、并購重組等制度改革,更大力度支持創新,更好支持不同行業、不同類型、不同階段的優質企業通過資本市場茁壯成長。這需要進一步提升制度包容性。
二是更好發揮中長期資金“壓艙石”“穩定器”作用,持續強化長周期考核,不斷提高跨境投融資便利度,吸引更多源頭活水,努力讓更多全球資本投資中國、共享成長。
三是持續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和投資價值,支持上市公司深耕主業、做精專業,強化董事、高管、控股股東等人員的責任,提升信息披露質量,持續涵養尊重投資者、回報投資者的股權文化,夯實市場“穩”和“活”的微觀基礎。
四是提高監管的精準性、有效性,落實主責主業,依法從嚴監管,突出打大、打惡、打重點,把該管的管好,同時堅持嚴而有度、嚴而有效,進一步完善市場監管和風險防范機制,塑造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資本市場秩序,促進高質量發展。
來源:經濟參考報 吳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