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銀行柜員崗沉淀了17年后,2023年8月,時年41歲的楊曉松來到江蘇海門農商行普惠微貸中心,轉型成為一名微貸客戶經理。在之后的兩年時間里,他一次次打破增量拓面“天花板”,一次次實現自我突破,目前,楊曉松已累計營銷授信近900戶,用信超700戶,用信余額1億多元。他究竟有哪些營銷秘訣呢?
永不過時的“鐵腳板”
面對微貸中心營銷主陣地——龐大的家紡市場,一切從零起步,楊曉松不得不從陌生拜訪做起,對照任務分工,對志浩市場、三期成品市場等客戶逐一走訪,聊市場動向、介紹產品政策、主動添加微信。
為了提高走訪效率,楊曉松養成了“獨來獨往”的習慣,用他的話說,“一個人走訪,不需要遷就別人,可以提起包就走,想走到多晚就走到多晚”。為了降低走訪成本,楊曉松特意購置了一輛新能源電車,不到一年時間,行駛里程就超過了30000公里。靠著“一張嘴、兩條腿”,他利用一年左右的時間,將家紡市場全部跑遍,對家紡行業的了解越來越深,對河南、浙江等客戶關系的圖譜也越來越清晰。
當被問及陌生拜訪到底有沒有效果,楊曉松坦言,100個客戶里有95個會對我們不理不睬,但剩下的5個可能就是我們的潛在客戶,市場足夠大、客戶足夠多,陌生拜訪永遠是最基礎、最可靠、最踏實的獲客來源,“鐵腳板”永不過時,是農商行客戶經理最有效的展業工具。無論存量維護壓力多大、工作多忙,直到現在,他仍然保持著每天利用碎片時間進行拜訪營銷的習慣。
楊曉松當然也會有獲客瓶頸期,而且是“經常有”。“遇到瓶頸就利用禮拜六靜下心來,好好整理獲客的思路,調整心情,想到好辦法了,就馬上重新開始。”他說,“做營銷遇到瓶頸是必然的,海門有100萬人,思考怎么從中找到有需求的人才是關鍵。”隨著營銷思路的拓寬,他的走訪軌跡見縫插針般落地海門每個角落。
半個種養殖業“行家”
微貸中心負責人周凱對楊曉松評價甚高,在他眼里,楊曉松就是個實打實的“拼命三郎”,“肯跑、會鉆、管得細”是他身上無法忽視的閃光點。
在交流過程中,楊曉松透露,十年前在四甲、麒麟等地做柜員時,就關注到有很多外地來海門種西瓜、種草莓、種大蔥的客戶,自己也有意識地和他們互留電話號碼,沒事聊聊里面的“生意經”。轉崗為微貸客戶經理后,除了家紡行業,他也注重加強農業知識的學習,并從中捕捉信貸投放機遇。毫不夸張地說,如今的楊曉松已是半個種養殖業“行家”。
通過長期的觀察和交流,他發現,外地來海門的種養殖戶以浙江人、山東人、安徽人居多,其中種植草莓、西瓜的又以浙江的建德人、淳安人為主,種植蔬菜的又以山東蘭陵人居多,安徽阜陽人則多是種糧大戶。“這些外地人集聚性強,土地承包、大棚搭建等環節一般都需要貸款,大部分銀行往往忽視或者無法下沉服務該類客戶,農商行如果能找準定位,精準創新專屬貸款產品,一定能取得不錯的投放效果。”得益于對種養殖戶的精準把握和持續深耕,楊曉松發掘出一條他人未關注或被忽視的特有賽道。
據統計,目前楊曉松近40%的客戶都來自種養殖農業領域,農林牧漁個貸戶數268戶,全行該類貸款戶數占比達到32.60%。
客群管理“大師”
如果一個人微信好友達5000人以上,用現在的網絡流行語來說,這人約莫是個大E人——“社交悍匪”。而楊曉松,他的微信好友數堪稱“大師級”,有9558人。
走訪時,楊曉松就給自己定下了每日添加客戶微信不少于50個的目標,如果白天工作繁忙未能完成,則利用晚上的時間補齊,但有很多時候,他一天添加的微信好友根本不止50人。
實際上,根據微信官方發布的規則,平臺對營銷行為監控嚴格,單日主動添加超過40人易觸發風險提示,短時頻繁添加還可能導致24小時無法加人等功能限制。為了多加好友、廣拓客戶,楊曉松日常使用三部手機,每部手機注冊了兩個微信號,這樣一來,他就有6個微信賬號了。
為便于后續精準營銷,楊曉松對微信好友進行系統化的標簽分類,維度包括所屬鄉鎮、具體行業、可營銷業務種類(如“可營銷ETC”“可營銷貸款”)、已辦理業務(如“已授信”“已辦信用卡”)等,大大提升了客群管理效率。
楊曉松認為,要想提高客戶黏性,最好的辦法就是融入他們的工作、滲入他們的生活。為此,在和客戶逐步熟悉后,他會請求客戶將自己拉入他的老鄉群、行業交流群,并請客戶鄭重地介紹一下自己。當前,楊曉松添加的各類
微信群多達250余個。進群后,他首先會將頭像改為農商行logo,自我介紹中簡要傳達農商行相關產品和服務信息。平時一般保持“潛水”狀態,但會有意識地觀察分析他們的發言動態,抓住有用的營銷商機。為避免過度打擾引起反感,楊曉松一般每個月只發送一次營銷廣告,就是這么一個簡單的復制粘貼的操作,每個群都發送一遍,他得花上一個多小時的時間。
風險防控“把關人”
楊曉松堅守做小做散定位,做大客戶數、不做大客戶,他樂于融入客戶的圈子,貸款準入上卻不會有半點含糊。
每一次貸前調查,楊曉松收集材料都力求完整,從身份信息、銀行流水、租房合同、付款憑證到水電費收據,如果當天上午沒來得及完全收集好,則還會和客戶約好下午繼續去現場收集,工作極為嚴謹審慎。
至今年6月末,楊曉松營銷貸款戶均余額僅15.18萬元,客戶風險分散;不良貸款6戶、金額72.89萬元,不良率(還原當年核銷)0.71%,較全行平均水平低1.21個百分點;當年新形成不良率0.47%,較全行平均水平低0.44個百分點。此外,在江蘇農商聯合銀行5月下發的疑似不法貸款中介首貸違約明細中,楊曉松營銷管戶貸款也未被命中疑點,未涉中介違規操作風險。
面對客戶經理繁重的業績壓力,楊曉松卻說:“我喜歡營銷,喜歡和人打交道。”光聽這一句,你也許很難把握這句話的可信度,但他的確是真誠的。就在今年的新員工座談會上,楊曉松將這兩年來總結的營銷經驗傾囊相授,并掏心窩子地說:“要熱愛我們的工作,保持良好的心態,對客戶保持真誠,真誠是我們打動客戶最重要的武器。”他始終相信,走好做小做散之路,就得用“鐵腳板”,走出去了,走得多了,路就寬了,于是走著走著就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來源:城市金融報 通訊員 孫富勝 施紅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