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2025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在京開幕。作為本屆展會的重要活動之一,"算力互聯網賦能人工智能發展"專題論壇同期舉辦。論壇上,在國家算力互聯網服務平臺試運行滿一年的關鍵節點,平臺正式發布31省標識系統、52條數據快遞線路等多項創新成果,標志著我國算力互聯網建設邁入“一池共享、一網互聯、一圖洞察、一觸即達”的新階段。
據了解,國家算力互聯網服務平臺的算力標識系統深入落實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開展算力運行安全監測工作的通知》要求,目前已實現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全面覆蓋,算力標識數據全線貫通。算力標識作為算力資源的"數字身份證",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行業的資源標準化難題。依托唯一、規范的標識編碼,在不同服務商、不同架構的算力資源間構建出統一“語言”,打破了“信息孤島”,真正實現了算力資源的“一碼通行”,大幅提升了算力資源的發現和匹配效率。算力標識系統為構建全國算力互聯一張網奠定了堅實基礎。
截至目前,國家算力互聯網服務平臺已注冊下發算力標識超102萬條、聚合公共算力資源超117EFlops。其中北京、上海、四川、浙江、黑龍江、安徽、內蒙古、湖北、甘肅、江西、重慶、張家口、蘇州等15省市建立獨立標識系統,實現了屬地化的算力運行監測和服務管理。
國家算力互聯網服務平臺此次創新推出包括中移(蘇州)軟件技術有限公司、中移(動)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聯通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的52條"數據快遞"專線。企業用戶不用自建專線,可基于平臺彈性使用專線服務,大幅提升了數據傳輸效率,降低了成本。
數據快遞專線基于超低時延網絡技術,針對不同應用場景,提供差異化服務。專線網絡實現了跨地域數據的高效、安全傳輸,有效解決了以往企業因網絡條件限制而不得不采用"背硬盤"等物理方式轉移數據的困境。數據快遞專線的傳輸時延已降至毫秒級,傳輸成本控制在合理區間,顯著加速在AI模型訓練、推理等數據協同場景的應用,為各行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有力支撐。
論壇上,國家算力互聯網服務平臺正式推出算力金融指數。指數整合了全國560個算力資源池的運行數據和136家企業的交易信息,可實時反映全國算力價格波動情況,為算力市場交易提供客觀、精準的價格參考,促進了算力資源的優化配置。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算力已成為繼水、電之后的關鍵"生產要素",但長期以來缺乏統一的價格參考標準,導致算力服務定價不透明、供需匹配效率低等問題。算力金融指數的推出填補了市場空白,將推動算力交易更加透明、高效。隨著指數的推廣應用,優質算力資源將以更合理的價格流向真正需要的領域,進一步激發算力市場的活力。
當前,國家算力互聯網平臺體系初步構建完成。在節點建設方面,北京、上海、四川、湖北等省市率先開展區域算力互聯互通平臺中關鍵能力建設和創新;體系整合方面,聯合三大運營商啟動算力互聯網試驗網建設,依托統一架構設計和標準規范,推動三大運營商深度融合國家算力互聯網平臺體系;生態拓展方面,引入可信調度服務商,如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中移(蘇州)軟件技術有限公司、深圳市智城翼云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京東科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中電萬維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等,擴展算力互聯網服務能力;服務應用方面,接入魔樂等大模型開源社區,上線DeepSeek-R1、TeleChat-7B-pt、Qwen3-Next-80B-A3B-Instruct等熱門模型服務,為用戶隨時、隨地、隨需獲取算力提供堅實支撐。
截至目前,算力互聯網平臺體系已累計服務用戶達百余萬,總計服務量達2000萬卡時。
國家算力互聯網服務平臺是落實《算力互聯互通行動計劃》“建設國家算力互聯網服務平臺”的重要舉措。此次平臺創新成果的發布,標志著我國算力互聯網建設進入新階段。據了解,平臺體系將繼續深化技術創新,完善服務體系,促進算力資源的高效配置和價值釋放,為"人工智能+"行動的深入實施注入強勁動力,推動我國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