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時節,農行四川廣安區支行為我發放了貸款,讓我有足夠的資金及時購買農藥、種子、化肥等。在農行的支持下,今年的水稻產量比以前增加不少。”9月5日,廣安區花橋鎮新樓村種植大戶熊小蘭欣喜地說。
近年來,農行廣安區支行不斷完善福農綜合服務體系,做好重要產業供給信貸保障,為農民增收、農業經營主體壯大及廣安經濟發展,拓展出更大的市場空間,實現農戶、農業經營主體和銀行自身發展的多贏。截至8月末,該行涉農貸款余額21.78億元,較年初新增1.02億元。
大行擔當施“糧”策
在花橋鎮新樓村,熊小蘭今年初原本計劃擴大水稻種植規模,卻遭遇流動資金困難。得知情況后,廣安區支行黨員突擊隊前往該村集中開展授信服務,僅用10天時間便完成170萬元貸款發放,及時為熊小蘭解了困。“今年的稻谷顏色好、香味濃,產量也比往年高。”熊小蘭說。截至目前,該行累計為熊小蘭發放貸款620萬元。
在廣安區石筍鎮龍巖村,種糧戶譚德偉8年前從重慶來到這里,開辦了光和家庭農場。“目前,種植規模已經達到2400畝。多虧了廣安區支行提供的惠農貸款,讓我有足夠的資金及時購買生產物資。”看著如期到賬的100萬元貸款,譚德偉開心地說。截至目前,該行累計為譚德偉發放貸款187萬元。
在廣安區,還有許多的農戶和農企在該行的支持下,實現了增產增收的目標。全“橙”熱戀創新局
缺乏有效抵押物一直是農戶獲得信貸支持的“攔路虎”。為解決這一問題,廣安區支行創新推出“設施貸”普惠金融服務方案,向從事種植或養殖的農戶提供信用貸款,同時簡化授信流程,不斷提高審批效率。
今年7月,正值柑橘管理的關鍵時期,需要“壯果促梢肥”。廣安區支行組織員工,深入轄區柑橘基地開展普惠金融服務活動,通過與鄉、村兩級對接,積極向100余戶柑橘種植戶宣講“設施貸”。短短一周多時間,就有15戶柑橘種植戶用上了農行的普惠貸款。
“速度快、價格低、服務好!以后我會介紹更多朋友來。”獲得了200萬元貸款支持的廣安紅茂家庭農場主劉茂山如是說。
在廣安區支行支持下,劉茂山的柑橘基地從最初100多畝發展到近300畝。同時憑借規范的種植技術和鮮明的農旅融合特色,劉茂山的柑橘基地也成為遠近聞名的示范農場。有金融“活水”持續滋養,劉茂山的家庭農場發展蒸蒸日上。他還成立廣安橄欖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除種植晚熟柑橘外,還配套發展林下養雞、垂釣、民宿、美食等產業。
奏響金融“椒”響曲
近年來,廣安青花椒現代農業園區將“小花椒”變成“大產業”。廣安區支行創新服務舉措、優化信貸產品,積極支持特色農業產業發展,走出一條以支持農戶增收為切入點、以扶持購銷渠道建設為著力點、以助推產業化龍頭企業做大做強為輻射點的支農新路,持續提升特色農產品種植效益,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截至目前,該行累計發放貸款6350萬元,支持農戶從事青花椒種植。
為推動青花椒產業健康有序發展,該行充分發揮政策和資金優勢,開通支農信貸綠色通道,投放信貸資金建設青花椒種植基地、提升青花椒深加工能力、研發高附加值產品、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拓展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加強與科研機構合作,提升科技對產業發展的貢獻率,全方位、多角度推動青花椒產業持續提質增效,為青花椒產業發展增添強勁金融動能。
該行圍繞地方優勢、特色產業,堅持以“一行一品、一縣一業”的思路推進區域產品、服務創新,為產業興旺提供金融保障。同時,持續聚焦縣域經濟及涉農經營主體金融需求,深化平臺合作,強化科技賦能,進一步提升“為農”服務能力,為廣大涉農經營主體獲得金融服務提供便利。
該行立足地區資源稟賦,精準支持當地花椒特色產業發展,以“惠農e貸”等產品為抓手,加大對花椒種植合作社、農戶的信貸支持力度,助力青花椒全產業鏈發展。
截至8月末,該行農戶貸款余額7.64億元,較年初新增1.18億元,助力3183戶農戶發展農業生產,實現增產增收。
來源:城市金融報 李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