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由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基金會發起主辦,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工作委員會、馬來西亞浙江華僑華人總會聯合主辦的2025“一帶一路”中馬非物質文化遺產藝術珍品展在馬來西亞馬六甲國際貿易中心開幕,馬來西亞相關政府部門代表、商會代表、社團組織代表、非遺文化專家代表等150余人參加活動開幕式。
參加開幕式嘉賓集體合影
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基金會名譽理事長陳四光在致辭中表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文明的“活化石”,是民族精神的“DNA”,更是連接不同文明、增進彼此理解的重要橋梁。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人類文明寶庫中璀璨奪目的瑰寶,承載著世界各國、各族人民世代相傳的智慧結晶與深厚情感,猶如一條無形卻堅韌無比的紐帶,將過去、現在與未來緊密相連。在全球化浪潮中,多元文化交流融合已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不同文化相互碰撞、深度交融,綻放出絢麗多彩的文化之花。這種“各取所長、互補共進”的交流,讓非遺在文明互鑒中煥發新生,也讓不同文明在碰撞中加深理解。正如600多年前鄭和七下西洋,用絲綢、瓷器、香料繪就文明交融的畫卷,今天的非遺出海,正在續寫“文明對話”的當代篇章。
據了解,2025年是中國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21周年。20多年來,中國結合公約精神、立足中國國情,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非遺保護之路。截至2024年12月,中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共計44項,總數位居世界第一。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中國與世界各國的非遺交流合作結出了豐碩成果,從聯合申報非遺項目到共建傳承基地,從技藝切磋到人才培養,在互學互鑒中共同守護著人類文化的多樣性。這些源于生活、凝聚智慧、承載情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是中華兒女的精神家園,更是全人類共同的寶貴財富。
馬來西亞國家文物局、馬來西亞馬六甲州政府相關代表和馬來西亞中國總商會會長盧國祥,馬來西亞拉曼理工大學博士企業孵化與創業中心署理主任楊榮寶,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基金會大國非遺工匠專項公益基金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珍品展藝術總監喻明福等先后致辭。與會嘉賓認為,中國非遺承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智慧結晶,也蘊含著“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文化哲學。隨著中國與世界各國交往的日益深化,越來越多的中國非遺走出去——“春節”將舞龍舞獅帶到全球各地,讓異國他鄉的民眾感受中國年的喜慶祥和;蘇繡與法國時裝設計碰撞出時尚火花;皮影戲在非洲劇院贏得滿堂喝彩,中醫針灸療法為全球健康事業貢獻東方智慧。這些實踐證明,非遺不僅是“老手藝”,更是連接不同文化、觸動人類共通情感的“活態密碼”。
部分參展作品圖集
本次活動展出產品匯集中國和馬來西亞非遺傳統技藝,涵蓋景泰藍、花絲鑲嵌、玉雕、雕漆、陶瓷、木雕、刺繡、紫砂等諸多門類,有100多件作品展覽展示,多位非遺傳承人技現場藝展演。適逢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2025年世界旅游日(WTD)和世界旅游大會(WTC)同期同地舉辦,來自世界約160個國家的800多名的文化、旅游界嘉賓參觀了本次展覽。
開幕式上還舉辦了資金捐贈等活動。本次展覽活動將延續到9月30日。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