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皖東的天長市素有“魚米之鄉”之美譽,連續多年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天長金融監管支局以“四新”工程為引領,錨定農業保險“雙精準”(精準投保、精準理賠)目標,構建了以政策性農業保險為主體、地方特色保險為補充、“農險+金融產品”為疊加的多層次“三農”風險保障服務體系,為穩定糧食生產、促進產業升級、推動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實保障。
保障糧農“多種糧、種好糧”
“種地最怕天災,有時候辛苦一年了也掙不到錢,自從買了保險,心里踏實多了。”天長市張鋪鎮種糧大戶王永貴稱,他給自己種植的800多畝水稻、小麥全部買了保險。“去年夏天刮臺風,莊稼倒了不少,國元保險從查勘到賠償,20來天,5萬多元就到賬了”。
據國元保險天長支公司負責人陳剛介紹,王永貴買的農險是完全成本保險。“以前大家都知道的‘基本險’只保障農業里化肥、種子、地膜這些‘物的成本’,而完全成本保險的保障在物的成本基礎上還加上地租和人工的投入,也就是總的生產成本。”陳剛說,“以水稻為例,保障水平從最初的每畝300元提高到現在的1100元,保障水平從物化成本提升至覆蓋土地、人工等全要素成本,真正實現了保障水平的質的飛躍。”
目前,天長市已完成從“基本險”到“大災保險”再到“完全成本保險”的“三步走”跨越。僅2024年,因初春雪災、年中“貝碧嘉”風災對農業生產造成的影響,轄內保險公司支付各類賠款超8300萬元,有效緩解了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真正讓種糧農民吃下了“定心丸”。
數據顯示,自2009年以來,天長市農業保險保費規模持續增長,2024年達1.28億元,為5.17萬戶(次)農戶提供22.5億元風險保障。三大主糧完全成本保險覆蓋率已達96%,累計為近3000萬畝次糧田提供風險保障超140億元。
促進特色產業做大做強
除大宗糧油,天長市的特色農業同樣享有全面保障。針對“天長芡實”(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天長大米”(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千秋山羊”和“天長三黃雞”(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等特質農產品,天長金融監管支局指導轄內國元保險等保險機構持續加強保險產品與服務模式創新。
2024年,“千秋山羊”入選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品種,天長市周氏羊業有限公司也享受到了特色保險服務。“以前沒有保險,公司每年都會因為兩三百只羊生病虧損。現在我們不僅買了養殖險,還買了補充保險,每年能減少損失40多萬元。”該公司負責人周建軍說。
目前,天長市開發特色農產品保險險種近40個,特色農險年保費規模突破3700萬元,累計為5000余戶種植養殖戶提供超10億元風險保障。
在農業保險護航下,“天長龍崗芡實”的種植面積從8600畝增長至3.6萬畝,“天長三黃雞”標準化規模養殖覆蓋率顯著提高,“天長大米”產業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深化政銀保協同
優化服務體系
“真沒想到,一張保單還能變成‘活錢’。銀行工作人員直接上門辦業務,手續簡單、放款也快!”汊澗鎮種植戶陸林俊贊不絕口。
此前,國元保險天長支公司汊澗鎮駐點員在走訪中了解到陸林俊面臨資金周轉難題,立即向中國銀行天長支行反饋。通過“農業保險+信貸”模式,該支行以陸林俊農險保單為質押,發放30萬元貸款,滿足了其擴大生產規模的資金需求。
據悉,天長市是全省“農業保險+金融一攬子產品”行動首批試點,國元保險天長支公司和多家銀行合作,推出多種“見保即貸”金融產品,目前已累計發放貸款達7億元。
汊澗鎮長山村協保網格員張恩慶說:“每個村都有協保網格員,農戶投保理賠不出村,非常方便。”
“目前天長市已設立16個鄉鎮‘三農’服務站和149個鄉村振興保險(金融)服務窗口,形成‘經辦主體+鄉鎮政府’協同機制。”天長金融監管支局負責人高雪莉介紹,通過該機制,對天長市各鎮、村推行網格化管理,建立健全“農業專家+協保網格員+駐點員”服務模式,在政策宣傳、信息采集、承保理賠等多個維度協同發力,真正將服務窗口前移至村頭田間,切實打通了農險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強化科技賦能
探索農險“雙精準”
“你看,如果豬生病死了,我只要在手機APP上傳照片,再對著豬臉拍一張,系統就自動識別了,還能算出來豬多少斤重,3天理賠就到賬了。”秦欄鎮養殖戶李軍演示快捷理賠方式。
這得益于國元保險生物AI識別技術推動農業保險從“傳統理賠”邁向“智能服務”。
“在種植業保險方面,我們依托鐵塔智能監控實現作物生長全程可視,通過衛星遙感精準評估災情,利用無人機高效查勘定損。”國元保險天長支公司農險部經理葛天明介紹,“我們結合實際,制定《天長市農業保險精準投保理賠實施細則》,對農業保險中‘生長和管理正常’的抽象概念進行細化、量化,明確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天長市前3年小麥、水稻平均單產作為定損依據,確保國家惠農資金精準滴灌、直達農戶。”
據統計,天長市已形成覆蓋大宗糧油、特色種植、畜禽養殖、價格指數、設施農業等多維度的風險保障體系。截至2024年末,全市農業保險累計提供風險保障超140億元,支付賠款超4億元,惠及農戶150萬戶次,為鄉村振興注入穩健的保險動能。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 章麗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