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今天,擴大數字消費供給已成為推動消費升級的關鍵路徑。我國正通過技術賦能、場景創新、生態優化等多維度協同發力,以高質量數字供給驅動消費升級的藍圖正變得愈加清晰。
正在舉辦的第四屆數貿會以“人工智能+數貿”為主線,集中展示生成式AI、多模態感官交互等尖端技術,觀眾可以現場體驗機器人家政、AI數字陪跑、VR大空間等。
本屆數貿會集聚218家相關企業,首發10余款新產品,推出100個數字消費場景體驗,促進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在培育新業態方面,數字消費正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躍升。
通過創新消費場景,實現將數貿會展會流量充分轉化為數字消費增量。這些創新實踐生動詮釋了技術賦能如何催生新供給、激發新需求。根據商務部測算,2024年我國居民數字消費規模達到23.8萬億元,相當于當年居民消費總額的44.2%,彰顯其作為消費“新引擎”的重要地位。近日,商務部等8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大力發展數字消費共創數字時代美好生活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標志著我國數字消費發展進入系統推進、全面升級的新階段。
這份政策文件明確定義了數字消費的內涵,提出從供給創新、主體培育、生態優化、環境營造等方面發力,以數字消費新供給激發消費新需求,努力構建高效協同的數字消費生態體系,為激發消費新潛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明確的行動指南。在供給端,政策鼓勵增加人工智能終端產品有效供給,釋放人工智能手機、智能機器人、可穿戴設備等新產品消費潛力。在場景端,提出打造沉浸式、體驗式的多元化消費場景,推動人工智能與更多消費領域融合應用。這種全方位布局體現了推動數字消費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的戰略思路。
《指導意見》的出臺,表明我國數字消費政策體系已基本形成,為擴大數字消費供給、推動消費升級提供了有力保障。也要看到,當前數字消費存在優質供給不足、人才培養滯后、環境有待優化等痛點。為此,一方面,在培育經營主體方面,要加快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另一方面,在優化支撐體系方面,要強化完善快遞物流配送體系,提升支付便利化水平。只有兩端同時發力,才能系統改善數字消費的“硬設施”和“軟環境”。
擴大數字消費供給,推動消費升級,仍需多方協同努力。要持續推進底層技術創新,加強5G、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縮小城鄉數字鴻溝。要鼓勵企業精準把握消費需求,增加人工智能終端產品等有效供給,推出更多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爆款”產品。還要持續創新消費場景,發展智慧商圈、智慧街區等數實融合新載體,提升消費者體驗。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各項舉措落地實施,數字消費必將更好發揮其擴大內需、促進產業升級的作用,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稿件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