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安徽淮北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干部職工鄉鎮公務活動期間用餐管理的通知》,要求市直單位工作人員下鄉就餐時刷卡自費吃食堂,不安排、不陪同,從源頭破除基層公務接待不正之風,確保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各項舉措落實到位。安徽淮北、安慶、馬鞍山等地推行的“放心公務餐”模式引發廣泛關注。公務人員下鄉刷卡自費就餐,“不安排、不陪同”成為硬性規定。
一張小小的餐卡,看似只是就餐方式的小調整,實則是對傳統公務接待方式的一次重塑。長久以來,上級干部到基層開展工作,就餐安排往往陷入兩難:基層同志怕招待不周怠慢了上級,影響關系,陪著吃飯又勞心勞力;上面來的干部也尷尬,入鄉隨俗但不能違反規定。存在上述心理拉鋸,但又不得不心照不宣地跟著“慣例”走。
“放心公務餐”的出現,帶來新變化,讓公務就餐回歸到公務該有的樣子,“雙向減負”也讓上下級都松了口氣。上面的干部不用再為“這頓飯該不該讓基層報銷”糾結,只需一張卡,就能在任意定點食堂輕松就餐,按標準付費,干凈利落,不再欠下“人情債”,也不再擔心觸碰紀律紅線。對基層單位而言,既卸下了沉重的接待包袱,不用為“要不要請領導吃飯”發愁,也不需要安排人員陪同,不再為菜單和標準絞盡腦汁,同時也不用處理繁瑣的報銷票據,從而能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實際工作中。
更重要的是,這種模式用技術手段把規矩“焊死”在流程里。通過全市聯網的結算系統,每筆消費都有記錄,每個環節都可監督,想搞小動作都沒門兒,在技術上杜絕了諸如事后補開接待公函、一函多餐、“吃虛假公函”、超標準接待等隱形變異的違規吃喝問題。近年來,四川、江西、浙江等地相繼出臺的公務接待“掃碼用餐”政策,也是一種依托技術賦能強化制度剛性的智慧監督模式。公務人員出差就餐,不需要開具公函,只需到機關食堂掃碼付費。給公務接待裝上“防火墻”,就是在借助科技手段打造“不能腐”的防護網,既保護了干部,也凈化了風氣。
其實,老百姓最愛看到實在的變化。當干部們不再圍著飯桌轉,而是捧著餐盤和基層同志邊吃邊聊工作,這樣的畫面比什么宣傳都更有說服力。正所謂“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這樣的改革之所以受歡迎,就是因為它戳中了干部群眾的痛點和盼點。
當然,好政策還得落實好。未來,應繼續擴大食堂覆蓋范圍,特別是偏遠鄉鎮,要讓每個下鄉的干部都能吃上放心飯。同時,要防止出現“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情況,畢竟改變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當吃飯不再成為負擔,工作關系反而更清爽純粹。
(稿件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