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餐廳是消費者的最終期盼
“25分鐘都上齊,超時菜品半價。”
在連鎖經營專家文志宏記憶中,西貝幾乎是國內中式正餐企業中,最早將上菜速度比肩快餐的企業,而上菜沙漏則是這一極致效率的具象化體現。
然而就在最近,西貝的上菜沙漏消失了。據西貝一名店長介紹,上周接到集團通知,所有門店都取消了計時沙漏,至于原因則是跟整改有關。
西貝北京五棵松萬達店
9月15日,西貝發布致歉信,表示深刻意識到生產工藝與顧客的期望有較大差異,沒有滿足廣大顧客的需求與期待。為了讓顧客擁有更好的體驗,將盡可能把中央廚房前置加工工藝調整到門店現場加工,預計將于10月1日前完成整改。
眼看進入倒計時,那么西貝到底改得怎么樣了?
10月1日前完成調整
9月25日下午5點,西貝北京五棵松萬達店開始上人了。
“在‘風波’發生后,這算是上人很早的一天了。”店長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這家門店最近客流下滑了50%。
9月15日,西貝發布致歉信并公布整改措施:
1.西貝所有使用大豆油烹調的菜品,調整為使用非轉基因大豆油;
2.兒童餐吃光光牛肉燜飯牛肉醬,調整為門店現炒;
3.兒童餐牛肉餅,調整為門店現做牛肉餅;
4.兒童餐鱈魚條,調整為門店原切大黃魚現炸現烤;
5.烤羊肉串,調整為在門店現切、現串、現烤;
6.豬排燴酸菜中豬排半成品,調整為生排骨,在門店現炒;
7.酥皮肉夾饃鹵肉,調整為生肉在門店現鹵;
8.手撕椒麻雞,調整為生雞在門店現煮;
9.燕麥小米粥中的金瓜泥,調整為門店現熬小米粥,加入新鮮金瓜片熬制。
截至9月25日,這家店完成了其中3項整改,分別涉及大豆油、燕麥小米粥、羊肉串,另外6項將于27日完成,目前相應的食材調整和員工培訓都已經完成了。
此時距離宣布整改已經過去10天,為什么需要這么長時間?文志宏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客觀地說,這確實不是個小工程,尤其對于一家擁有300多家門店,1萬多名員工的連鎖企業。“首先是對后廚的挑戰,將此前部分央廚預制環節調整至門店現制,這勢必會增加門店后廚的工作量,操作流程需要重塑,門店員工需要重新培訓。”
以羊肉串為例,西貝五棵松萬達店的廚師長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調整前,羊肉串是以串好的狀態冷凍到店,調整后改為在門店現切、現串、現烤。
羊肉串是整改的重要內容
“按照每天賣300串計算,如果一個小時串80串的話,再加上切和腌這兩個環節,至少需要6個小時,幾乎等于多出一個人的工作量。如果全部調改落地后,后廚估計會多出1-2個人的工作量。”廚師長表示,這家店共有41名全職員工,其中22名在廚房。因為最近客流下滑,還能忙得過來,所以門店并沒有加人。
其次是供應鏈的調整。“由于食材配送需求發生變化,中央廚房與前端門店的職能分工也需要調整”,文志宏補充道,“所以整改絕對是一件大工程。”
不過文志宏也提醒道,將部分預制環節改為門店現制后,食品安全風險控制也隨之從集中式變為分散式,可能會增加這方面的管控難度,西貝尤其要注意這一點。
西貝需要重新定位
一位接近西貝的行業人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這次整改只是開始,接下來還會有更多菜品進行調整,包括兒童餐。不過即便整改完成,也不意味著西貝就能走出危機。
復盤這次風波,從根本上看,不透明才是引發此次輿情的關鍵。由于信息不對等,消費者不知道這道菜到底預制沒預制,如果有的話又預制到什么程度。其實公眾并不是完全拒絕預制菜,只是希望企業明明白白地說出來,把選擇權還給顧客。
客觀說,中國餐飲業發展到今天,中央廚房和預制工藝已經難以避免,但企業也應該與時俱進,調整自己和消費者的溝通方式。前述接近西貝的行業人士表示,西貝目前已經完成所有菜品制作流程的說明,正在制定符合公眾期待的食材透明公開方案。
9月24日,西貝向到店的消費者發放100元代金券,五棵松萬達店的店長表示,25日客流有明顯回升,中午堂食大約增加了50%。
文志宏表示,代金券在短期內確實能拉動客流,但長期看還在于西貝需要重新定位,到底要提供什么樣的服務,要服務什么樣的客人,做什么樣的生意,這是能否化危為機的關鍵。
根據大眾點評App,西貝的客單價在80—100元,這可能是整個餐飲業競爭最激烈的價格帶。不同于快餐和高端餐飲,它們往往有一個足夠長的長板就足夠了,而手握百元預算的消費者,要求則要復雜得多。因此企業需要基于自身定位,找到最巧妙的平衡點。
過去西貝更看重效率和品控,但忽略了消費者對新鮮和現制的在乎。從調整菜品制作方式以及拿掉上菜沙漏這一點上看,西貝似乎正在重新定位自己。